台媒:不能让ic设计再重蹈面板业覆辙
近日社会关注焦点被小白、飞弹误射等事件吸引,却忽略了经济部投审会已驳回大陆厂商立讯入股美律私募案,形同悄然关闭两岸企业彼此投资参股之门,两岸经贸紧缩之意明确。未来不仅紫光入股封测厂力成及南茂等案几乎可确定不可能核准,IC设计龙头联发科再三期待的开放更是难如登天。
这个发展与结果,对台湾产业与经济,到底是福是祸?以生产耳机、麦克风与扬声器元件著名的电声产业大厂美律,去年以私募方式引进大陆连接器龙头企业立讯精密,立讯以台币37.8亿取得美律25﹪股权,成为最大的单一股东。投审会驳回的理由是美律为台湾产业龙头,此案已非参股而是实质并购,让中资取得经营权会影响台湾微电声产业整体发展,因此决定驳回。
投审会的决定明显是顺应了新政府的政治氛围,完全出于政治考量。美律资本额18.5亿,年营收在百亿元之谱,所处产业则只是一个很小范围、毫无敏感性可言的利基,坦白说,如果不是专精的业内人士与股市投资人,一般社会大众大概都对这家企业不熟悉甚至“没听过”。这样一个案件,投审会犹不准,面对其他资本额与营收更大、动辄数百上千亿元的企业与产业,投审会的态度会如何更保守,不问可知。
投审会的决策,仅关照了官员的政治生命与新政府的政治需求,却显示对全球产业的疏离与不了解,对台湾企业发展前景更欠缺了解与关照。以美律案而言,投审会说其为产业龙头,让大陆企业参股将影响台湾产业发展。但事实上美律在全球的市占率一成多,称不上“龙头”;其技术既非“全球独步独有”、亦无国安机密敏感性,对台湾其它产业的影响与关联度也低;对美律而言,立讯参股后不仅充实资金,更可藉此抢占快速成长中的大陆市场。但投审会仍是驳回。
台湾反对陆资来台参股、甚至反对两岸企业彼此投资者,一直有一个错误的看法,以为台湾厂商的技术是全球独步、独有,只要不让陆资进来也不过去投资,大陆的企业与产业就永远不能进步。
但他们从来看不到两岸企业彼此投资,为企业与产业带来的效益,他们更不愿回顾过去政府阻挡企业赴大陆投资,结果反而让大陆本土企业有机会成长、台湾厂商则痛失商机与市场的历史事实。
戒急用忍政策至今20年,因为政府禁止或限制企业赴大陆投资,台湾从汽车、石化到科技产业的半导体、面板等都曾深受其害,有些是在政府开放时,大陆市场已被各国大厂“瓜分占领”,台商追赶不及;有些则是大陆培养出本土厂商,而过来跟台商竞争。
近年最令人顿足者就是面板产业,台湾无疑是面板产业的“先进地区”,发展得早、技术具优势;但当大陆官方留下特许执照等待台厂登陆投资时,政府先是不准、后又给各项限制,官方评估大陆面板厂“永远赶不上台湾”。但几年下来就猪羊变色,大陆先进的面板厂产能全部开出,台湾厂商再去投资为时已晚,毫无优势可言了。
遗憾的是新政府紧缩的作为,明显是重蹈了过去的覆辙。以众所瞩目的IC设计而言,台湾即使仍有领先优势,大概也只有2到3年而已;大陆的展讯、海思等IC设计公司不快速成长,市占率倍增、16奈米制程都已投产,许多台湾的IC设计公司尚无此技术。大陆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,没有一家半导体厂商可忽视甚至放弃此市场。
如果政府再不开放联发科等IC设计产业的两岸参股投资,几乎可预见台湾的IC设计将逐渐自绝于大陆市场、最后被边缘化、终而被淘汰。
这又岂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目的?那些担心技术外流者,认为中资入股就会把企业的技术“整碗捧去”,显然完全不了解企业运作实务。更何况,全球最大的IC设计龙头高通、及英特尔等厂商,全部都已与大陆厂商合资设厂,那些认为锁住台湾技术,大陆就永远无法进步者,显然完全昧于全球及两岸的产业时事与动态,充满敝帚自珍的错误心态。
红色供应链崛起难以阻挡,台湾该思考的是如何再善加利用的同时,保有自身的利基,只知一味阻挡、禁止双方合作投资,只会让台湾企业更快被边缘化。新政府如果只有“这么一招”,对台湾产业而言是祸不是福,官员可看见冲击波在不远处即将席卷而至?